针对有媒体反映中小企业面临新一轮的倒闭,浙江官方首次以书面报告形式作出回应。6月16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认为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困难,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电荒中各地优先保证大企业用电的措施对中小企业生产影响严重等。
但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调研报告认为这些问题更多的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
报告指出,中小企业中一些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在相对偏紧的货币环境和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再加上近期凸显的用电、用工、用地等要素制约,部分中小企业应对措施不足,影响了日常经营活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成本更高了。企业原材料购进与产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0.1%和6.4%,价差达3.7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上升,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压力。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反映,受原棉、粘胶等原材料价格节后快速上涨压力,企业接单难度加大。在用工成本方面,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部分企业新年后和春节后连续两次加薪,纺织行业工资涨幅尤其明显,挡车工工资从去年的1700元每月上调到2500元每月,涨幅超过40%。监测数据表明,我省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增长25%,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二)企业融资更难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缺钱”再次成为焦点。目前浙江国有银行的存款回报一般在贷款额度的30%左右,股份制银行更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银行信贷资金的不足使得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中小企业投资实业的信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部分中小企业把工业企业当作一个融资平台,将部分企业生产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资本等行业。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还有大笔的钱在里面,所以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上面的资金,来保楼市里面的钱,这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紧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用工更缺了。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湖北、安徽等内陆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壮大,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生活成本提高,使得我省劳动力来源逐年减少,这对我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影响尤其严重。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中,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较缺。我省中小企业集中的鞋类、纺织、服装和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10%以上企业的比例均在八成以上。据对我省23个中小企业专业协会调查,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问题,部分行业在春节过后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用工紧缺已成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又一大突出问题。
(四)用电缺口更紧了。今年“电荒”问题凸显,各地在生产用电分配中的“差别对待”,也对中小企业造成很大影响。随着气温逐步增高,居民用电大幅上升,企业生产用电缺口将越来越大,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造成较大影响。以萧山区为例,由于上半年一些新工业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夏季萧山电网网供最高需求将高达295万千瓦左右,同比增长21.3%,全社会最高负荷310万千瓦左右。如出现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受制省网的供电能力,萧山区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负荷最大缺口将达到50万千瓦左右。各地优先保证大企业用电的做法不会有根本改变,用电形势紧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尤其严重。
(五)出口形势更严峻了。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温州市监测的15大行业中,1—3月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出口导向型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7%和17%,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和25.7个百分点,亏损的占四分之一强。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779.4亿元,同比增长18.1%,虽然环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
针对这些困难,调研报告提出了5条建议: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和加强公共服务相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集群转型升级与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对内发展与对外交流相结合。
调研报告作者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高鹰忠。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报告做了批示,要求对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高、融资难、用工缺、用电紧等问题,还是要坚持政银企携手,研究采取些具体措施。
以下为《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全文: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受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新困难。近期,媒体多次报道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国家工信部领导专门批示我局,要求跟踪了解、监测分析。为客观掌握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我局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温州、台州进行调研,并结合11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的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现将调研结果专题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继续朝着转型升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是生产延续了去年以来高增长的态势。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12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57.1亿元,同比增长24.4%。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9.7亿元,同比增长25.8%。二是效益保持了较高水平。一季度,我省中小企业利润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利润达到470.8亿元,同比增长39.5%;税收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79.3亿元,增长28.5%;税金总额68.8亿元,增长23.7%。
一、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新特点
今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开局良好,各地把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更“重”了,发展更“集约”了。4月份,中小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为363.94亿元和532.16亿元,分别增长9.8%、12.6%。重工业增幅高出轻工业2.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6%。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化学纤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装备制造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为78.6%,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占9.2%;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58.5%,利用率在50%以下的企业仅占2.4%。
(二)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成为各地发展的着力点。今年以来,全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净利润和上缴税金等指标都保持了快速增长,不少中小企业在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取得了新突破,发展态势良好。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开始承接外地产业转移,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如萧山区1-4月份,优势成长型工业企业和苗子型工业企业产销两旺,活力充足,销售产值增幅分别达到29.8%和34.7%,高于全区规上平均增幅8.1和13个百分点。
(三)传统产业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我省中小企业传统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纺织服装、纺织业、塑料制品、食品等主营收入分别增长了16.75%、23.7%、23%和22%,特别是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5.9%,高出全省中小企业平均利润7.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一季度虽然我省中小企业亏损状况虽有所加重,但传统行业的整体效益仍保持了较高水平。
(四)融资环境改善取得明显成效。各地针对“融资难”问题,积极应对,从多方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强机制建设,成立了金融服务办公室,健全与金融机构的常态交流协调机制。温州市构建银政企担“四位一体”的融资机制,建立了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定期联席制度,明确中小企业贷款责任目标。加大财政扶持,各地加强了财政激励机制建设,加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建设小企业专项贷款融资平台,成立了各类企业应急救助基金。诸暨市专门设立“助推中小企业专项贷款”3亿元,成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推介办公室”。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在首届“浙融会”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浙融会”品牌,使之成为我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创新平台;积极组织省内中小企业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引导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温州鼓励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形成“首发”与“买壳”上市两轮驱动局面。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我省与邮储银行开展战略合作,3年新增小企业贷款300亿元;舟山针对地域产业特色,加快开展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业务;嘉兴推出了排污权抵押、专利权抵押、仓单质押等新产品。加快融资服务创新。我省在南浔建立全省首个产业集群融资服务平台;温州成立了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发起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五)服务企业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各地继续深化“双服务”专项行动,都梳理出企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舟山市针对建立服务中小企业长效机制,重点开展政策法律、要素保障、市场拓展、帮困减负和转型升级等专项服务。金华市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把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推进公共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大巡诊”活动,结合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形势,组织专家为中小企业解决各类问题。组织创业辅导中心与小企业创业基地结对帮扶,为小企业作诊断、出点子,解决了小企业发展瓶颈无人解的困惑。积极实施中小企业“绿卡行动计划”,组织中小企业赴台合作交流周活动,积极推进与富顿集团合作设立“浙江品牌产品(美国)推广基地”;仙居县设立了1890企业服务专线,开启了服务企业的“直通车”,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遇到难题不知找哪个部门、找到部门却落实不了的问题。积极为企业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针对凸显的用工荒、电荒、油荒、地荒等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面临断供等问题,各地都出台具体措施,提高对企业的要素保障能力,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采取专门措施予以解决。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各地都建立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数据库,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订单、资金、招工、原材料和产品产销等情况,深入掌握中小企业发展动态。
二、我省中小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一些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中小企业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在相对偏紧的货币环境和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再加上近期凸显的用电、用工、用地等要素制约,部分中小企业应对措施不足,影响了日常经营活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成本更高了。企业原材料购进与产品出厂价格“高进低出”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0.1%和6.4%,价差达3.7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上升,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压力。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反映,受原棉、粘胶等原材料价格节后快速上涨压力,企业接单难度加大。在用工成本方面,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部分企业新年后和春节后连续两次加薪,纺织行业工资涨幅尤其明显,挡车工工资从去年的1700元每月上调到2500元每月,涨幅超过40%。监测数据表明,我省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增长25%,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二)企业融资更难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缺钱”再次成为焦点。目前我省国有银行的存款回报一般在贷款额度的30%左右,股份制银行更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银行信贷资金的不足使得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我省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中小企业投资实业的信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部分中小企业把工业企业当作一个融资平台,将部分企业生产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资本等行业。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还有大笔的钱在里面,所以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上面的资金,来保楼市里面的钱,这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紧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用工更缺了。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湖北、安徽等内陆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壮大,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生活成本提高,使得我省劳动力来源逐年减少,这对我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影响尤其严重。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中,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较缺。我省中小企业集中的鞋类、纺织、服装和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10%以上企业的比例均在八成以上。据对我省23个中小企业专业协会调查,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问题,部分行业在春节过后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用工紧缺已成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又一大突出问题。
(四)用电缺口更紧了。今年“电荒”问题凸显,各地在生产用电分配中的“差别对待”,也对中小企业造成很大影响。随着气温逐步增高,居民用电大幅上升,企业生产用电缺口将越来越大,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造成较大影响。以萧山区为例,由于上半年一些新工业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夏季萧山电网网供最高需求将高达295万千瓦左右,同比增长21.3%,全社会最高负荷310万千瓦左右。如出现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受制省网的供电能力,萧山区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负荷最大缺口将达到50万千瓦左右。各地优先保证大企业用电的做法不会有根本改变,用电形势紧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尤其严重。
(五)出口形势更严峻了。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温州市监测的15大行业中,1—3月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出口导向型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7%和17%,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和25.7个百分点,亏损的占四分之一强。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779.4亿元,同比增长18.1%,虽然环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
三、下步主要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加强公共服务相结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支持、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明确各地中小企业工作指导部门。理顺目前存在的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现象,在机构管理、政策制定、财政资助等方面进行统一考虑。建立中小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便利、有效和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编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三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平台,尤其是要做好规模以下企业发展的动态统计分析,抓好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四是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查处“三乱”,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二)抓大与助长扶小相结合。一是继续实施龙头企业“百强工程”和中小企业“百千万”工程。既抓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也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形成万马奔腾之势。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激发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热情,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支持规模以下企业发展,在全省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每年重点培育1万家微小企业上规模。三是推进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引导和支持,在各个环节培育更多的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四是召开全省中小企业工作大会,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实施意见,提高对中小企业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经济转型升级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一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科学发展,把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进“百家升级工程”、“千家成长工程”和“万家培育工程”。二是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改造提升,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
(四)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集群转型升级与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一是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在制定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中,合理设置门槛和标准。将中小企业放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统筹进行考虑和研究,通过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围绕产业配套发展服务型中小企业,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观念,将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发展产业集群的生产服务平台,学习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大力发展适合我省特点、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融资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产性服务平台。
(五)对内发展与对外交流相结合。一是引导企业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产业转移政策扶持的机遇,加快推进加工制造型中小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实施兼并、收购、重组,实现低成本迅速扩张,转变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二是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主动开展跨区域合资合作,创造条件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重点围绕我省与纳斯达克证交所、美国富顿集团、马里兰州以及沃顿商学院签署的四个合作备忘录,切实有效推进“浙江企业境外上市行动计划”、“浙江品牌产品(美国)推广基地”、“美国浙江科技园”、“浙江企业家(美国)培训基地”。三是加强与国外企业的联姻嫁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实施中小企业“绿卡计划”,落实我省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加强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的合作,精心选择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良好的出口型企业加入“绿卡计划”。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高鹰忠)
报:
发: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经信委,省级有关部门。
各市、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本局领导,各处(中心),“长三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